張家界大鯢與恐龍同時繁盛于3億5000萬年前,恐龍已經滅絕,但大鯢卻存活到現代,被譽為“游動的活化石”。它體形大而扁平,大者全長可達180厘米,常見為60—70厘米。張家界大鯢軀干粗壯,成扁筒形,頭部極扁平而寬闊,其前端有寬大口裂,頭部上側有一對小眼,無眼瞼。指、趾光滑無爪,后肢長于前肢,前肢四指,后肢五趾。大鯢尾部側扁,尾鈍圓或橢圓,尾較短,約占全長的1/4到1/3,尾部肌肉能左右擺動,推動身體前行。
體表光滑無鱗,但有各種斑紋。張家界大鯢整體外觀體型比較健壯,無肥胖感。 張家界大鯢品種是中國大鯢品系中最優良的一種,特別是在張家界實行大鯢保護與規?;庇椖恳詠?,其品系通過人工篩選,采用分子生物學中一系列高科技手段,對大鯢進行基因鑒定,從而選擇張家界大鯢中體質優秀個體之間進行繁育,再經過一段時間的人工培育,使其成為張家界大鯢中優秀的種鯢資源,繁育出優良的后代,可以說,張家界大鯢的優質品質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。
營養價值張家界大鯢與其他地區大鯢相比,肉質更為細嫩、鮮美、風味獨特。大鯢肉組織柔軟,具有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膽固醇等特性。通過和其他地區大鯢比較,張家界大鯢氨基酸含量更為豐富,含有21種氨基酸,其中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,其含量豐富而全面,100克肉干物質氨基酸含量高達92克。大鯢肉顏色成米白色,質地鮮嫩度顯著高于鯉魚、鯽魚等普通魚類。